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張崑雄先生

王秋雲(右)贈送林貴芬校長禮品2012.12.13


第三屆校友 王秋雲

我現在已是六十歲的老年人了,已近退休年齡.自從離開母校以來,匆匆將過半世紀,如今欣逢母校慶祝五十週年校慶,不免記起童年在鹽小的種種往事。  母校座落於鹽埕區中心地帶,就讀學生都是住在附近的子弟,當時沒有現在這麼多高樓大廈,交通工具多以腳踏車為主。連摩托車都要寥寥無幾,更不用說汽車了,由於車少人稀,同學們在街上步行上、下課,無憂無慮,我記得我們經常結伴同行,中午還可以回家吃午餐;在來往的路程中還能邊跳著繩子,嘻嘻哈哈,談天說地,一路來上學,一點壓方都沒有。現在走在騎樓,還要不時閃避突然闖出來的人車,讓人心驚膽戰,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在校期間,我一向是品學兼優。讓老師叫上台寫國語注音或解答時,總是感覺到是無上光榮的事。記得有一次月考時提早交了考卷,但未得滿分,被老師處罰打手心,從此以後養成鐘不響不交考卷的習慣,也養成了謹慎作答的好習慣。還記得當時外省同學不多兩參位而已,信奉基督教、天主教的人也不多,同學們常為信仰問題而爭吵得面紅耳赤,信教的同學終是寡不敵眾。但是吵歸吵,我們還是快快樂樂地玩在一起。
   六年級時因升學關係當時初中要考取才能就讀,下午總是輔導到五點才下課,沒什麼惡補情形,也沒什麼參考書,全憑課堂受教於師長們所得。當時我們最大的樂趣就是跳繩,橡皮筋編成一長條和玩躲避球。
  六年級共有五個班級,三班男生兩班女生。每一班人數約有五十人,男生50%繼續升學,女主近40%繼續升學,但有機會上大學的女生不到1%,一百名女生中才有五.六個同學可以上大學深造,還可能是因為當時經濟太差和重男輕女觀念太重所致。
  我一直很慶幸有思想開明的父母親,一直裁培我上大學,使我有此機會服務於教育界至今。  當時校長是陳意校長-慈祥的長者,和董光斗校長-青年有為的外省校長,受教的老師們有許玉盞女士、陳梗材先生、蔣文修先生、李書錚女士,高戊辰先生.薛惟參先生.黃克恭先生、以及郭金塗先生,在此我祝福老師們身體健康、永遠快樂。
   老師,我感謝您們!
   我們當時沒有現在這種宏偉堅固的鋼筋建築物美侖美奐的教室,有的是木造的簡陋教室,但是樸實的學生對老師們總是必恭必敬,沒有現在所謂的問題學生,老師們對於學生是絕對的權威。
   想起來真慚愧,除了卅多年前我們第三屆同學曾經舉辦過幾次同學會,郊遊聚餐,和幾位師長相聚並致贈母校紀念品外,未對母校有所奉獻,但願此後母校需要我時,我一定竭盡所能,盡棉薄之力,以為回饋於萬一,並願號召我鹽小校友們一起來關懷母校,便我母校更加茁壯,而揚名於南台灣,好讓我們以鹽小校友為榮。(1999.8)
yc 於 2013-02-03 16:27:28 回應

在第三屆畢業生名冊找到六年四組王秋子
原來王秋雲就是王秋子改了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