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張崑雄先生

 塩埕第二屆(1949)校友
    1936年生。國立台灣大學理學院動物學系畢業(理學士,1960),而後赴日本進修,獲東京大學農學碩士(1964)、 農學 博士(1968)。歷任台大理學院副教授、教授;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及兼副所長、所長;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
所所長、海洋資源學系系主任、文理學院院長、理學院院長以及海洋科學學院院長、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及中央研究院學術諮詢總會執行秘書(1991-1993)。曾任中國生物學會、中華民國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中華民國溪流環境協會等人民團體的理事長,並曾經參與包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在內等20個左右的政府機構的(諮詢)委員會。自民國825月起自中央研究院借調至國科會,任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科學組組長;民國85年元月他自中央研究院辦理退休。目前駐日本東京,在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繼續任職科學組組長。
    在學術上,多年來潛心於並帶動漁業生物與海洋生態學的研究,成績優良。在海洋生態的領域上培育出相當多傑出的人才,例如現今農委會副主任委員李健全 先生、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現任所長 邵廣昭 先生等等都曾接受過張氏的教誨。在論述方面,迄今發表相關研究報告計105篇,另有專刊及圖書計49本,此外並陸續尚有新作在發表中。究其學術生涯,能發現到一些特質:在學術上能方法創新,並力求學術理論與國計民生相結合。例如他積極研究推動以投放人工魚礁及建立海洋牧場的方式,培育沿岸海洋生物資源,以增加漁獲。  
    1977年在臺灣東北部海域發生令人矚目的布拉格油污染事件,張氏負責召集漁業調查小組,完成受災的評估工作,並提出具體補救及求償辦法,深獲好評。民國70年的蝦米螢光事件,經張氏等研究證實其螢光物質為自然生成之物,而及時化解社會上的疑慮,重振蝦米漁巿。多年來張氏經常實地率領研究人員潛水進行水產生物資源及生態調查研究,對於改善漁民生活,促進漁村經濟繁榮,貢獻良多。另外張氏並常代表國家出席各項有關生物與海洋科學之國際會議,促進國際間之學術交流,充分宣揚我國之學術研究成果。擁有這些經驗及背景,其以現任科學組組長之職,得以戮力於推展國際科學合作及我國外交工作。
    在研究餘暇,經常於報章雜誌上報導海洋生物知識,並出版臺灣珊瑚礁魚類的彩色生態圖鑑,對於啟發國人之知識領域,極具成效。此外國內攝製海底電影之先河,其所創製的國內第一部海底十六釐米電影「臺灣魚類生態」曾獲頒第一屆實驗電影之金穗獎,另一部「海洋牧場的開發」獲頒民國70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198112月,其著作-「臺灣自然大系-臺灣珊瑚魚類」獲頒圖書著作之金鼎獎。由於在學術方面之傑出成就,與卓越之領導才能,除於1973年當選十大傑出青年外,並獲 總統頒發1975年度保舉績優人員獎章,1983年獲行政院傑出科技獎,1984年獲中國生物學會生物科學研究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