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9日 星期二

知足vs分享



知足vs分享

 

知足喜捨,是一種幸福!

健康平安,是一種幸福!

分享共好,是一種幸福!

體驗學習,是一種幸福!

活在當下,是一種幸福!

實踐夢想,是一種幸福!

2014年7月25日 星期五

鐵線蕨很難種



鐵線蕨很難種
 

個人對鐵線蕨情有獨鍾,第一次買小盆栽植物就是鐵線蕨,先後移植鐵線蕨難於計次,均難稱成功。
“鐵線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英文俗稱Maidenhair,是鈣質土壤的指標;
“鞭葉鐵線蕨"Adiantum caudatum L.,英文俗稱Walking Maidenhair,能在葉尖長出新株,常長在樹林下,需要半陰環境;
“扇葉鐵線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 L.,常長在山坡,需要充足陽光的全日照至半日照環境,但正午時要有遮蔭,避開烈日暴曬;扇葉鐵線蕨喜歡酸性土壤。
市面上有很多不同品種的鐵線蕨出售,例如帶斑紋的,小葉呈波浪狀的,小葉特大的或特細碎的等等,價錢也很大眾化。所以如果想擁有的話,不妨去園藝店看看,相信總會找到合意的一盆。但是,當大家在野外見到它們的時候,還是多拍照留念,不要採摘為好,這樣待下一次再來和它們重遇時,才會有驚喜的感覺。
土壤
  亞洲的鐵線蕨大多數屬於石生植物,常長在密林下的石灰岩上或石隙中,因此根部需要透氣度高的土壤或介質。它們喜歡帶輕微鹼性的鈣質土壤,所選土壤必須能排水透氣,例如用一半泥炭土或腐葉土,加入一半河砂或蛭石,以及一把骨粉作為基肥,及一把木碳碎或石灰去減低泥土的酸性,充分混合後使用。如果種的是扇葉鐵線蕨,就可使用微酸的土壤,亦不用加入木碳碎或石灰。
  除此之外,亦可使用蛭石,苔蘚,陶粒或珍珠岩等等代替土壤。如果使用這些無土種植的方法,平時就要注意補充水分和營養。
光照及溫度
  大部分鐵線蕨都喜歡溫暖的半陰環境,最好是明亮的散射光線;強光會令葉片枯黃,過暗亦不利生長,所以最好能在太陽直射不到的明亮位置種植。但扇葉鐵線蕨需要半日照至全日照環境,最好能在有陽光直射的位置種植,注意在正午時需要遮蔭,以免曬傷葉片。
  一般鐵線蕨的生長最適合溫度為10-26℃,5℃以下會凍傷葉片,0℃以下時,植株地上部分會枯萎;若在溫帶地區種植,最好能在秋冬季時移入室內明亮位置種植。
澆水及濕度
  在種植蕨類植物時,濕度的控制十分重要,以相對濕度70%80%的環境為佳。鐵線蕨原本長在空氣濕度高的地方,沒有貯水的必要,所以葉片很薄,難以存留水分,乾旱時,小葉會脫落以減少水分揮發。反而根部泥土不應長期過濕,每次都應待泥土表面乾燥才澆水;澆水時慢慢澆在泥面,避開葉片,直至花盆底孔開始滴水便停。
  在郊野,它們常生長在河道,溪澗或水坑旁,這些地方不會積水,但幾乎長期潮濕;為模擬這種環境,可用一個較大的花盆底碟,以小石或蘭石鋪滿其中,再在盆中加入清水,讓植株四周能有充分水氣,但必須注意盆底不可接觸到水面,以免泥土過濕;當水位下降時才再加水。如果沒有東西把盆底墊高,就最好不要使用底碟,以免盆底的土壤泡在水中。
  如果土壤太乾,令植株開始出現缺水情況,不應馬上大量澆水或整盆浸水,而是要先慢慢澆一些水在泥面,並整盆置在上述那種置有小石的有水淺碟上,待泥土表面開始變軟,又再澆一點水在泥面,等一會再重覆澆一點水,注意不要讓泥土過濕,令植株能慢慢恢復元氣。
施肥
  在五月至十月的生長期,可每個月為鐵線蕨施肥一次。除了可用骨粉和豆麩施肥之外,亦可以少量碎蛋殼或石灰混入肥料之中,増加土壤之中的鈣質。注意施肥要施在泥面,並且以稀薄為宜,不可過量。扇葉鐵線蕨則無需在肥料中加碎蛋殼或石灰。
繁殖
  一般家庭種植,以分株法繁殖較多,或以孢子繁殖亦可。
分株繁殖
  分株可在換盆時一併進行:先一手按着泥土,小心地將整盆反轉,讓植株連泥土留在手掌上,慢慢將泥土分開,並以利剪將相連的根狀莖剪開,再將分開後的植株各自重新分盆種植即可。
  另外,“鞭葉鐵線蕨"有一個與別不同的現象:當它們的葉尖觸及地面時,會在葉尖長出新芽,這些剛發的芽稱為原葉體,當原葉體長出真葉後,便可剪斷它與舊葉片的連結,將小苗連泥連根小心挖出,另植新盆。
孢子繁殖
  鐵線蕨葉背的頂端邊緣長有孢子,當孢子成熟時會變成棕色至深棕色,此時可以收集孢子。先用一張紙放在鐵線蕨下面,輕搖葉片,讓孢子落在紙上,然後把種子混合少量砂土,均勻地撒在濕潤的泥炭土或苔蘚上,用透明膠袋覆蓋其上保濕;孢子最好隨收隨播。當膠袋內水氣減少,便用水霧輕輕噴濕泥面,小心別將孢子噴走,再將膠袋重新覆蓋好。溫度盡量維持在20-25℃之間,約一個月開始發芽,大約再過兩個月之後會長出真葉,待真葉健壯後可作分株移植,作正常管理。
(註)本文中鐵線蕨品種譯名,乃根據香港植物標本室網頁為主。詳見以下網頁:
http://www.hkherbarium.net/herbarium/PDF/Chi%20part1_Ferns_Gymnos.pdf
本文內容若有不正確或不足之處,敬請見諒,並懇請能不吝賜教指正。[聯絡本報]
 參考資料:
夏洛特:雨林植物觀賞與栽培圖鑑,商周出版,台北,200910月。P. 96-100.
曾宋君,邢福武:觀賞蕨類,中國林業出版社,北京,20028月。彩頁P. 21,內頁P. 9, 12-13, 36, 40-41, 152-162.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9/37/d5.html2013-7-15
http://www.ngensis.com/flora-5a.htm2013-7-15
http://www.hkherbarium.net/herbarium/PDF/Chi%20part1_Ferns_Gymnos.pdf2013-7-28

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李科永圖書館何必建在中央公園


李科永圖書館何必建在中央公園

高市圖書館昨舉辦興建李科永圖書館公聽會,邀請各界專家學者闡述在公園規劃圖書館的好處,包括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綠色教父曾貴海都表態支持,但反對民眾依舊質疑,為何選在中央公園?
·                     
李科永圖書館規劃設在中央公園玩具圖書館舊址(圖中白色圍籬內)。 (記者王榮祥攝)
針對選址疑慮,高市圖書館長施純福舉蓋在公園旁、每年達七十萬人次使用的左新分館為例,強調圖書館設在公園是經評估為最適當地點,可讓公園發揮更大效益。
被譽為詩人醫師、綠色教父的曾貴海則呼籲避免零和遊戲思考,並肯定文化局傾聽不同聲音。他要求行政單位未來興建時應履行對市民承諾,讓文化豐富地景內涵、地景美化文化氛圍。
李科永文教基金會計畫捐贈圖書館給高市,因設置地點在中央公園內,引發附近部分民眾反對,透過各種管道抗議,但也有不少民眾支持,正反意見兩極。
高市圖說明在公園內設圖書館符合公園使用規定,且依法不必舉行說明會或公聽會,但為讓民眾更了解,及聽取地方意見,市圖仍規劃十五場說明會及一場公聽會;公聽會昨在市圖總館舉行,現場約兩百餘人參與。

中央公園護樹護地聯盟首部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BUoASUtL4Q&feature=youtu.be
所有零和,地景美化文化,,,等等都是文字堆砌。實質的解决内容才有意義。留下綠地,圖書館放對街的十層大樓,舊圖書總館補強使用,就是環保,生態,文化與財政皆蠃。光講口號無法解决問題。Hank Chang
使用公園與使用圖書館是兩碼事,李科永文教基金會計畫捐贈圖書館何必與使用良好的公園爭地?應建於確亟需要提升居民閱讀設施之處。砍或移中央公園大樹是最不該的罪人! 三思!!!

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

長壽秘訣-每天都要吃兩片藥


長壽秘訣-每天都要吃兩片藥

美國波士頓一家養老院裡有位百歲老人,滿面紅光,精神抖擻;
每天都樂呵呵的,能吃能睡能活動。
經常有人向他請教長壽秘訣。
他說:要說世界上真有甚長壽秘訣的話,我的秘訣是,每天都要吃兩片藥:

早晨剛起床,我要吃一片滿足藥;

晚上睡覺前,我要吃一片感恩藥。

堅持數年,很有好處。
老人很幽默詼諧,但他說的也是實話,寶貴的經驗之談。
常吃這兩片,未必就能長命百歲,但肯定能給你個好心情。
每天都很愉快,心滿意足,見到誰都很熱情,和周圍人和諧相處。
常吃這兩片藥的人,生活條件、人生境遇可能一般,但卻很滿足。
不去和那些大款,明星盲目攀比,有吃有喝有房子住有活幹就行了。
所以,沒有人比人氣死人的苦惱。
常吃這兩片的人,總是心存感激;
感激那些幫助、支持過自己的人。
有恩於自己的人,衷心地感謝同事、領導、鄰居、朋友;
大度地原諒別人對自己的不敬;
不去斤斤計較那些雞毛蒜皮的個人恩怨。
我們常常看到,社會上有一些各方面條件都不錯的人;
卻活得很痛苦、很焦慮、很累,人事關係也很緊張;
大概就是因為沒有吃這兩片的緣故。
因而,他們不懂感恩為何物;
受人恩惠覺得就該如此,理所當然,很少說感謝二字;
也不會知足常樂。
不論錢掙再多,官當再大,總覺得不滿意;
似乎大家都對不起他,全社會都欠他的。
有這樣的心態,就與人難以相處。
情緒天天不佳,時間久了,就很容易精神抑鬱甚至崩潰。
如果你恰巧就是這樣的人,又沒什好的辦法來醫治!?
那就不妨學學美國那位百歲老人;
每天早晨堅持吃一片滿足;
        晚上吃一片感恩藥。

試試看,很靈驗的!

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

世界最大遊輪- Allure of the Seas海洋魅麗號


世界最大遊輪- Allure of the Seas海洋魅麗號


225千噸目前全世界最大且新的遊輪,樓高18層,員工2,300人,載客6,500人,一年前訂為購票,七天七夜加勒比安行程只需999美元(兩人內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