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悠遊與淨默之間-薛如個展

高雄市立美術館
B01展覽室
市民畫廊 悠遊與淨默之間-薛如個展
102.02.02- 102.03.17
9:30~17:00
薛如,一位擇居都市邊陲,與塵囂保持若即若離的專業創作者,始終以冷眼熱心來觀察環境、體驗生活,在創作形式上切換於抽象和具象之間,以超現實的表現手法陳述她的幻想與冒險。具有建築及空間設計背景的薛如,有科班的涵養,卻不受科班訓練的束縛,多年來「多向度」的空間立體經驗,經薛如轉換成平面表現,「如何在顛覆傳統的作品中,保留應有的人文跡象。」是她始終追求的理想;此外,她也嘗試將流動的中國潑墨,改編成抽離的格局,納入人文思維或加入非現實的場景,重新塑造繪畫的另一種風情。
yc 於 2013-02-27 05:59:37 回應

雖然高雄不大,但南北文化特質殊異,重北輕南的政治風向裡,南部的藝術家長久以來也較不受全國性的關照,高美館今年的美術高雄研究展,推出前輩畫家劉啟祥入室弟子張金發創作研究展,取名「下港畫家」也點出了此次研究展的地域想像。
張金發1934年生於高雄苓雅寮港口,早期作品風格深受劉啟祥影響,之後陸續發展出原住民題材,刻劃細膩的人文情懷,屢獲各類美術展覽會獎項。張金發於90年後遠赴印度、喀什米爾、尼泊爾等國家,捕捉科技文明中已逐漸消失的人性溫暖,但不幸於1998年被診斷出罹患淋巴癌,於2012年11月20日病逝。
此次展覽內容將張金發作品概分為帶有鄉土泥味的原住民創作系列;描寫農家甘苦的人文關懷系列;藉由音樂或舞蹈的演奏形式來歌頌愉悅的人生畫面;以自畫「變形」臉龐宣洩化療病痛的自我刻畫描繪;以及以描景表達天地人及生命無常等哲學觀的晚期創作等。
在高雄市立美術館301-302展覽室,展期至5月5日。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yc 於 2013-03-01 05:20:38 回覆
高雄不大>應是[台灣不大]
yc 於 2013-02-25 09:51:53 回應

發現典藏系列─打卡:跟著藝術家去旅行
展覽日期
102.02.10- 102.04.07
展覽地點
101-103展覽室
發現典藏系列─打卡:跟著藝術家去旅行
當蘋果與臉書(facebook)開始主宰我們的生活,虛擬世界以全面入侵的姿態開始向現實進攻。「打卡」的行為,原用於一般上班族出勤的記載憑證;因應現代隨身通訊系統的發達,無線網路、社群網站、加上影像記錄,促使在臉書中「打卡」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一個「儀式」化的動作。

「打卡」可分為兩個層次的概念,一為表層的示意地點,類似「到此一遊」的淺顯意涵。若深入分析則「打卡」建立在一種分享與告知的前提上,表現了「自我」與「環境」之間存在關係的解釋。藉由「打卡」的流程,連結了虛擬與現實的世界。

正如同當代的「打卡」行為,藝術家們亦以「作品」為媒介,連結現實環境與虛幻的藝術世界。在創作的過程當中,「自我」融入了環境也同時定義了現實地點在藝術世界中的存在方式。

本展覽展出本館典藏的精彩作品,以「心與景之間的遊盪」與「從虛擬邊界展開的旅行」兩個大的子題,企圖將台灣近現代對於地點或環境的解讀表現,以當代的「打卡」精神重新詮釋,並展現出本題的現代性與當代性論述:第一部份展出平面繪畫作品,強調對於地點的直觀式紀錄與表現,並可從中看出藝術家在面對現實場域時,以自我獨特的藝術語言所做的精采表達。第二部份則加入綜合媒材、攝影、錄像、立體作品等,試圖以作品去探討地點之於存在的各種意義。
 
 
 
yc 於 2013-02-25 09:47:18 回應

下港畫家—張金發創作研究展
展覽日期
102.01.26- 102.05.05
展覽地點
301-302展覽室
下港畫家—張金發創作研究展
張金發,生於1934年(昭和九年),該年臺灣藝文界正凝聚起一股新流,「臺陽美術協會」於臺北鐵路飯店宣佈成立,「臺灣文藝聯盟」於臺中成立。這時期臺灣已被日本統治近四O年,第一代臺籍畫家留日者與國外留學者的已紛紛歸國,正值壯年,也漸成一股新興勢力,並與日本人爭奪中央畫壇之榮耀。其中高雄畫家張啟華、劉啟祥分別留日歸臺,此二人在戰後與張金發結下師生情緣,透過劉、張引薦與李石樵、楊三郎、顏水龍、廖繼春等交好,讓張金發耳濡目染前輩學習美術之路的奮力點滴。

由此可知,張金發的學習養成,跨越戰前與戰後,適逢臺灣政治劇變,大量的移民潮湧入,造成社會經濟之動盪。張金發於高雄市第二中學(今前金國中)畢業後,立志成為畫家,1954年曾短暫進入龐曾瀛「敬恒畫室」,專注於繪畫的摸索。龐曾瀛正是從大陸遷居至臺灣者,落居左營,任教高雄市立一中,留學日本大學藝術學部研究科,曾與前輩畫家郭柏川交好,畫室助教胡奇中與孫瑛,為海軍畫家,於1958年創立高雄現代畫團體「四海畫會」,雖然張金發僅短暫入「敬恒畫室」,但多少也開啟他的藝術視野。

後因龐曾瀛移居臺北,張金發得兄長牽線於1955年入張啟華的「大公路畫室」,1956年再入劉啟祥「啟祥美術研究所」。但不久後因當時社會經濟條件不好,該研究所便結束營業,張金發則進入劉啟祥的小坪頂住所,成為入室弟子,奠下深厚繪畫基礎。劉啟祥本身留學日、歐,學識淵博,創辦「高雄美術研究會」,張金發在此環境中接觸許多前輩藝術家,吸收當時最先進的人文思潮,造就他日後扛起「臺灣南部美術協會(簡稱南部展)」的重責大任。

回顧張金發的藝術之路,創作力豐沛,從參與「南部展」高美會獎、議長獎,「高雄市年度美術展」特選,「臺陽美展」臺陽賞、峰山獎、臺陽礦業獎、省教育會獎,及「全省美展」多次入選等,自組「青年畫會」,推薦入「十人美展」、「中華民國油畫學會」、「臺陽美術學會」,1968年掌起「南部展」的大旗,三十年間執著不悔的付出,培育後學,功勞甚巨。1969年首次油畫個展於高雄臺灣新聞報文化服務中心,共計展出56件作品,包括風景、山水、人物、花卉等,皆是由寫生而取材,其中原住民生活為題的創作,已漸漸躍然於畫面上。幾幅大腳板的原住民,粗獷中含有鄉土泥味。其後數十年,人物刻畫蘊涵著人文關懷、情深細膩。1998年病後初癒的張金發,轉為自身與自然靈妙及宇宙大地關係的探索。

遺憾的是本展覽在籌展期間,張金發於2012年11月20日溘然長逝,高美館感念畫家於2011年捐贈一生珍藏〈避邪〉等14件作品,將其創作視為公共文化財與大眾分享,展現在地藝術家對社會的無私精神,故特辦理本次研究展。本次展覽引以前高雄市市長楊金虎為張金發寫下的題辭贈言「下港畫家」為標題,展出張金發各不同時期風格之作品,觀眾可從中閱覽到他樸素生活中最真摯的情感、平凡中見大自然世界、超現實的夢境與想像、及自我觀察等刻畫,了解畫家對天地人及生命經歷的哲學觀。最後感謝家屬在治喪期間,仍無時無刻對本展提供協助,在此敬表衷心的謝忱。

蔡幸伶/高雄市立美術館助理編輯
曾媚珍/高雄市立美術館副研究員
yc 於 2013-02-25 09:45:44 回應

萃煉.重現-楊文霓陶藝研究展
展覽日期
102.01.19- 102.04.28
展覽地點
303-304展覽室
萃煉.重現-楊文霓陶藝研究展
楊文霓是台灣陶藝界中少見擁有完整學歷、創作及教學經驗的陶藝家。其陶藝創作以現代手法重新詮釋傳統的陶藝之美,從器皿傳統中體現出寬廣的伸展空間;近年轉向大型陶壁創作,作品走入公共空間,形式更為自由奔放。遷居高雄的楊文霓更長期深耕於南台灣陶藝發展,帶來深切的影響。

本展展出楊文霓三十多年來的創作精萃以及近年新作,無論是早期的拉坏創作、著名的刻紋陶系列,抑或是完滿融合花葉、飛鳥、流雲、水波的陶壁作品等等,都是在每次試驗、燒煉下,藝術家生命歷練的結晶。
yc 於 2013-02-25 09:44:52 回應

合而不流:FLUXUS五十周年紀念特展
展覽日期
102.03.16- 102.06.02
展覽地點
104-105展覽室
合而不流:FLUXUS五十周年紀念特展
「FLUXUS」語出拉丁文Fluere,原意為「流動之流」,
為1960年代盛行於歐美的藝術運動。
在喬治•馬修納斯(George Maciunas)的號召下,集結了約翰.凱吉(John Cage)、小野洋子(Yoko Ono)、白南準(Nam June Paik)、喬瑟夫.波伊斯(Joseph Beyus)等來自不同國度與藝術領域的創作者。作為藝術史上重要的前衛藝術運動之一,FLUXUS以反權威,反藝術、反美學的精神,主張藝術與生活沒有區別,並開啟融合多元媒材藝術表現之濫觴。

高美館於半世紀之後,以多達350件的展品,
全觀式地呈現此影響當代藝術至深之重要運動。
scl 於 2013-02-09 05:54:56 回應

好一個[悠遊與淨默之間]!
2/8早場專程欣賞
數十幅大畫
若能有導覽解說更能透析畫家用心!用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