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記念館】
松尾芭蕉(まつおばしょう)為日本吟詩浪人,,生於1644年的三重縣伊賀市的農家;13歳父亡,幼名金作,通稱藤七郎、忠右衛門、甚七郎,眞名叫宗房,俳号剛開始以真名為之,以後在『北村季吟』門下改為芭蕉。
1689年3月27日與弟子河合曾良相階浪行【奧の細道(おくのほそみち)】,由東京、東北、北陸、到岐阜大垣市,5月16日 結束,行走2400公里 ;山形県的黒羽山住13泊、須賀川住7泊等.....。有名俳句略摘ー:
1. 古池や蛙飛びこむ水の音.2名月や池をめぐりて夜もすがら。
在奧の細道上的俳句略摘幾首:
1. 閑さや岩にしみ入る蟬の聲.
2. 五月雨をあつめて早し最上川.
3. 雲の峰いくつ崩れて月の山.
松尾芭蕉於1694年11月28日 病逝大阪,享年51歳。著有『松尾芭蕉集』、『芭蕉俳句集』、『芭蕉文集』...等。
導遊介紹俳聖名句是:
松島 松島 喔松島
這趟旅遊就是衝著
【奧の細道(おくのほそみち)】參加,稍加品味!
yc 於 2012-12-04 05:55:22 回應
「松島や ああ松島や 松島や」
上網看日語版, 竟然是唱反調
「松島や ああ松島や 松島や」の句は芭蕉が詠んだと思われていることがありますが実際は違います。
これは江戸時代後期の狂歌師・田原坊の作です。
彼は「松嶋やさてまつしまや松嶋や」と詠んだのですが「さて」がいつしか「ああ」に変化したようです。
松島が、奥の細道で芭蕉が訪れた地というのが結びついて、芭蕉作という誤解になったようです。
奥の細道で、芭蕉は松島の句は一つも残していません。
松島は宮城県にある日本三景の一つ「松島」です。( 北投埔)
yc 於 2012-12-04 05:51:59 回應
yc 於 2012-11-26 15:25:34 回應
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多次在媒體上表示,希望有機會前往日本的所謂「奧之細道」一遊。國人對「奧之細道」完全陌生,因此這個話題似乎也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最近日本「小學館」出版的《李登輝學校之教誨》(李登輝、小林善紀對話錄)最後一章的題目是︿希望堂堂正正赴日本走一趟「奧之細道」﹀,內文中提到:「我想與日本人一起走走『奧之細道』。
目標是石卷北邊一帶或者到平泉那裡;徒步走一走,或搭搭汽車。目前正在計畫中。
芭蕉乃是外國人最需要了解的日本遺產。對這一類遺產加以深入挖掘、認識,將使日本人自己擁有強烈自信。像我身為外國人,如此愛戴芭蕉,對『奧之細道』又充滿憧憬,這不也具有很深的意義嗎?」(筆者中譯)
究竟什麼是「奧之細道」?芭蕉又是何等人物?李前總統為什麼如此熱中於要走一趟「奧之細道」?以下將概略闡述,以貢獻讀者諸賢。
2
「奧之細道」乃是指「俳聖」(俳句聖人,如中國之詩聖)松尾芭蕉於西元一六八九年自江戶(東京)向北的一次文學之旅的路程。由於目的地是奧州(現在的岩手縣一帶)、北陸;又因為北上有一部分道路路況不佳,因此產生了「奧」之「細道」的歷史名詞。也有日本學者指出,「細道」一詞並非專指山間草莽小徑,它本身也有文學氣氛。又,大陸學者陸堅教授譯為「奧州小道」。
這一次在歷史上留名的文學之旅的主角是日本俳句大家松尾芭蕉,以及隨行弟子(曾良)。一六八九年三月二十日(農曆)自江戶出發,八月二十八日抵達大垣,共經歷五個月時間。
一六四四年出生於伊賀上野(現三重縣)的松尾芭蕉,幼名松尾金作,父親是一名低階武士。十歲,松尾芭蕉到一名高級武士(薩堂良忠)家作書僮,幸運的,這裡是重視文化的武士家,少主尤其喜好文學。三十一歲由伊賀赴京都,翌年又轉往江戶(東京)。又,二十歲以後的松尾芭蕉大致以文學生活為主過日,特別是「俳句」(或稱「俳諧」)。
「俳句」乃是日本傳統文學形式之一,音節以五、七、五為主,這與「和歌」等傳統詩一致。自八世紀以來,它藉由漢字(中文)的記載而得以保存並流傳,其代表典籍如《古事記》、《萬葉集》。
隨著松尾芭蕉文名的提升,逐漸有人請求投入門下,三十七歲時,已經桃李眾多,擁有重要文學地位。
松尾芭蕉既是「俳句」天才,又喜好四處遊山玩水,並在行程中記錄所見、所聞及感想,因此留下了質、量都極可觀的所謂「紀行文學」。除《奧之細道》外,還有:《野游紀行》、《鹿島紀行》、《笈之小文》、《更科紀行》。另外還有:《幻住庵記》、《嵯峨日記》等名著。
也許是天嫉英才,也許是長年四處奔走過分勞累,一六九四年十月,松尾芭蕉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一歲。其最後成為絕筆的作品是:
旅途病轉凶╱夢魂神繞一重重╱浮游曠野中(陸堅中譯)
3
李登輝先生夢寐中的「奧之細道」是松尾芭蕉走過的一段本州中部到北部的旅程。然而,當初松尾芭蕉也是憧憬著著名詩人西行、能固走過的蹤跡才有此次北上之行。有趣的是,松尾芭蕉以後,又相繼有文人池大雅、中山高陽、谷文晁等人循相同路線進行旅遊,留下了龐大的文學作品及美術繪畫。
松尾此行自三月二十日出發,至八月二十八日結束,費時五個月之久。大致沿本州太平洋岸北上,至高館平泉向西前進,在日本海岸折回本州南部(請參考所附地圖)。依記錄文字推斷,大部分旅程均利用徒步,少部分騎馬。
若以留下的散文集《奧之細道》章節,依當時地區分布加以排列,其順序大抵如此:
日光路——草加、室之八島、日光、那須、黑羽、雲巖寺、殺生石、蘆野。
奧州路——白河、須賀川、淺季、信夫、佐蒔庄司舊跡、飯、笠島、武隈之松、仙台、壺碑、鹽 、松島、石卷、平泉。
出羽路——出羽越、尾花澤、立石寺、大石田、最上川、羽黑山、月山、湯殿山、酒田、象瀉。
北陸路——越後路、市振、有磯海、金澤、小松、那谷寺、山中、大聖寺、汐越之松、丸岡、永平寺、福井、敦賀、種濱、大垣。
《奧之細道》的「出發」一段,充分顯露習慣於四處流浪的松尾芭蕉難免也萌起一些複雜心情:
「匆匆已際三月下旬,黎明時分漂起煙霞,月色朦矓中富士山隱約可見。居處之上野山谷花叢,何日再重逢耶?令人鼻酸。友朋於前夜聚集,乘舟相送。在千住登岸,想起前程三千里,不免湧起諸多感觸,為世間街衢而涕零也。
匆匆春將歸╱鳥啼聲聲無限悲╱魚哭淚花飛。」(文字由筆者中譯,俳句引用陸堅中譯)
途中當然芭蕉留下了許多精采篇章,而抵達目的地平泉時,牽動了歷史情懷,吟出媲美杜甫詩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作:「高館草無垠╱猶記當年兵 痕╱功名夢難尋」(陸堅中譯)
在文章中也提到:「三代榮華恍若一睡工夫,如今所遺於世者只一里前方之大門舊跡。昔日秀街高館已成荒煙漫草,獨金雞山依然矗立於眼前。……以草笠墊坐,思念種種,不禁潸然淚下也。」(筆者中譯)
4
如上文所介紹的,松尾芭蕉的這一趟「奧之細道」旅行,發揮出承先啟後的積極作用;如今,包括商業性旅行業者,也經常推出以「奧之細道」為主題的行程。至於騷人墨客,自行尋找定點,步詩人之後塵,憑弔各種遺跡者可以說絡繹不絕。
今年六月,筆者曾在杭州盤桓數日。此處不僅是南宋首都,白居易、蘇東坡、章太炎、愈樾、李叔同這些文人均有極深之淵源,其遺跡也成為文化景點。但若與松尾芭蕉之「奧之細道」相較,便不難知道,在促使歷史與地緣密切結合,成為後世人文精神營養的工作上,杭州還是略微遜色。何況,《奧之細道》早已成為日本文學之經典,相關的「俳句」也一代又一代的被傳誦著。日本人在自我創造文化方面,其用功之勤,可以清晰的從「奧之細道」相關發展軌跡得到印證。
李前總統接受過日本舊制高中教育,彼時日本人對於基礎科學及人文教育之重視,可以從他對「奧之細道」的憧憬和執著捕捉到一些蛛絲馬跡。吾人除了祝福李前總統早一日順利踏上「奧之細道」以外,也要感謝他提起如此重要的一個文化話題。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aug/27/life/article-1.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