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稱:Blood Lily、Cape Tulip
學名:Haemanthus multiflorus (Tratt.) Martyn. ex Willd.
科名:石蒜科(Amaryllidaceae)火球花屬(Haemanthus)
別名:紅繡球、血百合、繡球花、網球花、網球石蒜、虎耳蘭
原產地:熱帶非洲
用途:庭園露地栽培、花壇、盆栽、切花
特徵:多年生草本植物,扁球形地下鱗莖,直徑約7公分 ;葉3、4枚自鱗莖上之短莖生出,葉柄基部呈鞘狀;花莖直立,高30~70公分 ;通常開花時不長葉,謝後新葉才長出,花為繖形花序,由30~90朵小花組成,呈圓球形,小花顏色紅色,有短花筒及6瓣細線形花瓣;雄蕊突出花冠向外,呈火紅色,具明顯黃色花藥。漿果成熟時紅色,結果率不高。花期4~6月,半日照或全日照,置於過於陰暗的環境花莖易倒伏。秋季進入休眠期,生長期間喜歡較多雨水,但要注意排水,淤積會致腐爛;進入休眠期後即可停止施肥及澆水。繁殖方法為種子播種或球根繁殖。
中文名稱: | 火球花 |
‧英文名稱: | Blood Lily、Cape Tulip |
‧學 名: | Haemanthus multiflorus (Tratt.) Martyn. ex Willd. |
‧科 名: | 石蒜科(Amaryllidaceae)火球花屬(Haemanthus) |
‧別 名: | 紅繡球、血百合、繡球花、網球花、網球石蒜、虎耳蘭 |
‧原產地: | 熱帶非洲 |
‧分布: | 台灣普遍栽植為庭園觀賞花卉 |
‧用途: | 1.觀賞、盆栽或園植均很理想。2. 藥用:性味:葉及麟莖:辛、涼,有小毒。效用:麟莖:解毒,散瘀,消腫。外用治無名腫毒。 |
‧莖: | 扁球形地下鱗莖,直徑約 5~10 公分。 |
‧葉: | 葉 3~4 枚自鱗莖上之短莖生出,葉柄基部呈鞘狀。 |
‧花: | 5~6月間開花,花莖直立,高 30~70 公分;通常開花時不長葉,謝後新葉才長出。繖形花序由 30~100 朵小花組成,呈圓球形,徑約 15 公分;小花紅色,有短花筒及 6 瓣細線形花瓣;雄蕊凸出花冠向外,呈火紅色,有明顯黃色花藥。 |
‧果: | 漿果成熟時紅色,結果率不高。 |
‧特徵: | 多年生草本,扁球形地下鱗莖,直徑約 5~10 公分;葉 3~4 枚自鱗莖上之短莖生出,葉柄基部呈鞘狀。5~6月間開花,花莖直立,高 30~70 公分;通常開花時不長葉,謝後新葉才長出。繖形花序由 30~100 朵小花組成,呈圓球形,徑約 15 公分;小花紅色,有短花筒及 6 瓣細線形花瓣;雄蕊凸出花冠向外,呈火紅色,有明顯黃色花藥。漿果成熟時紅色,結果率不高。火球花原產熱帶非洲,民國四十七年才引進台灣,由於易種易栽,又可迅速利用子球繁殖,目前各地種植相當普遍;它的花絲凸出花冠向外,呈火紅色,組成一個球形,因而得名。鱗莖含有毒的植物鹼。可用播種或分株(分球)法。花謝後能結紅色漿果種子,用種子播種需經 5 年以上培育才能開花。一般均採用分株、分球法,將地下鱗莖小心掘起,取下母球著生的小球,另植土中即成新株;此法所得幼苗,經 1~2 年即能開花。台灣全年均可分株,但在休眠後最佳。另將大球縱切成數塊,淺埋砂土中,經 2~3 個月能長成新株。 |
‧更多資料: |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 搜尋 火球花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4) 240火球花p272 南天書局出版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火球花 92年10月133頁 |
scl 於 2011-06-27 21:09:38 回應
中文名稱: | 火球花 |
‧英文名稱: | Blood Lily、Cape Tulip |
‧學 名: | Haemanthus multiflorus (Tratt.) Martyn. ex Willd. |
‧科 名: | 石蒜科(Amaryllidaceae)火球花屬(Haemanthus) |
‧別 名: | 紅繡球、血百合、繡球花、網球花、網球石蒜、虎耳蘭 |
‧原產地: | 熱帶非洲 |
‧分布: | 台灣普遍栽植為庭園觀賞花卉 |
‧用途: | 1.觀賞、盆栽或園植均很理想。2. 藥用:性味:葉及麟莖:辛、涼,有小毒。效用:麟莖:解毒,散瘀,消腫。外用治無名腫毒。 |
‧莖: | 扁球形地下鱗莖,直徑約 5~10 公分。 |
‧葉: | 葉 3~4 枚自鱗莖上之短莖生出,葉柄基部呈鞘狀。 |
‧花: | 5~6月間開花,花莖直立,高 30~70 公分;通常開花時不長葉,謝後新葉才長出。繖形花序由 30~100 朵小花組成,呈圓球形,徑約 15 公分;小花紅色,有短花筒及 6 瓣細線形花瓣;雄蕊凸出花冠向外,呈火紅色,有明顯黃色花藥。 |
‧果: | 漿果成熟時紅色,結果率不高。 |
‧特徵: | 多年生草本,扁球形地下鱗莖,直徑約 5~10 公分;葉 3~4 枚自鱗莖上之短莖生出,葉柄基部呈鞘狀。5~6月間開花,花莖直立,高 30~70 公分;通常開花時不長葉,謝後新葉才長出。繖形花序由 30~100 朵小花組成,呈圓球形,徑約 15 公分;小花紅色,有短花筒及 6 瓣細線形花瓣;雄蕊凸出花冠向外,呈火紅色,有明顯黃色花藥。漿果成熟時紅色,結果率不高。火球花原產熱帶非洲,民國四十七年才引進台灣,由於易種易栽,又可迅速利用子球繁殖,目前各地種植相當普遍;它的花絲凸出花冠向外,呈火紅色,組成一個球形,因而得名。鱗莖含有毒的植物鹼。可用播種或分株(分球)法。花謝後能結紅色漿果種子,用種子播種需經 5 年以上培育才能開花。一般均採用分株、分球法,將地下鱗莖小心掘起,取下母球著生的小球,另植土中即成新株;此法所得幼苗,經 1~2 年即能開花。台灣全年均可分株,但在休眠後最佳。另將大球縱切成數塊,淺埋砂土中,經 2~3 個月能長成新株。 |
‧更多資料: |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 搜尋 火球花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4) 240火球花p272 南天書局出版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火球花 92年10月133頁 |
scl 於 2011-06-27 21:07:51 回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