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貪婪之心不追求非份名利〉
〈犧牲私欲關懷公益樂意分享〉
阿隆許多好友都是傑出的專家學者、企業家,人生成就非凡,學識淵博,家產萬貫。有人快樂享受人生,也有人仍舊兢兢業業打拼事業,有人開始思索人生究竟,有人與有緣人分享財富,每個人過著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
阿隆很想問大家,這輩子賺的錢還不夠用嗎?有人日常生活極為節儉,來日你帶不走任何東西,你也無法防止子孫把你畢生的財富揮霍掉。大家的事業成就已經得到肯定後,可以發揮創意好好運用你手上的資源,看有哪些值得你去奉獻,去幫助需要的人,分享你的財富與關懷。
我們來做個小試驗,您存在銀行幾乎都沒動用的錢,提出尾數的金額就好,動動腦筋,分一些到附近小學,幫一些付不起營養午餐費的小朋友小忙。看到窮困的人包一包紅包慰問他們。親戚朋友中有誰潦倒的,送一些食物或生活必需品鼓勵他們。當您做了這個小試驗後,就會發現人生還有可奉獻的地方。
年輕的你,受盡苦難力爭上游,奮鬥過程中因無知而讓自己的身心受到傷害。年紀大了有無反省,問題的根源何在?要是當時知道避免過度追求名利,只要盡心盡力,坦然接受結果,就不會爆發憤世嫉俗悔恨交加的可怕情緒。當人的身心不舒暢,氣血窒礙難行的部位日久形成病灶,許多文明病就這樣產生。這些都是你明知故犯自作自受的成果。
當你願意犧牲私欲,關懷公益,樂意與不認識的人分享你的人生成就,你就不會再跟任何人、事、物計較,自然就沒有煩惱纏身,對身心受創的人,這是一個最棒的處方籤。因此改變貪婪習性且不明知故犯就是人生修行的核心課題。
在這裡魚是你修行的老師,魚也是你自己的靈性。你懂得愛護魚,就應該懂得愛護自己,你照顧魚的最佳方式,也就是你自己生活最理想的模式。我們往往不知道自己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但類似行為對待魚時,魚受到傷害,你不妨提醒自己是否也曾被自己所害。
小小的魚兒沒人指導就能生出許多小魚,誰教的?我們看不到是誰,我們可否說那是看不到的神奇能力在運作?而這股神奇的能力充滿莫測高深的龐大能量,在大霹靂創造宇宙萬物前就存在了,人類有限的智能正嚐試探索其中究竟。
我們看得見的物質與看不見的能量,其實都是這個偉大的整體能量的一部份,都擁有同樣的靈能,在不同的時空展現活靈活現的活動現象。
scl 於 2011-12-22 08:07:57 回應
200多位各行各業善心人合組「無名氏分享園區」,4年來,低調默默行善,捐助的急難救助金和物資超過千萬元,最近「為160台勵志電腦找小主人」活動,更迅速募集160台新電腦,透過學校送給貧窮的孩子。
「無名氏分享園區」這群不想出名的無名氏,包括教授、企業家、官員、上班族、學子和已退休人士,昨天由王先生代表,捐贈筆電給南寧高中和提供弱勢學生課輔服務的慈化亭同理心協會。
王先生說,4年前,幾個朋友聊起台灣有很多亟須幫助的家庭,提議有人可以出錢,有人出力,默默幫助人,取名「無名氏分享園區」,強調為善不欲人知,就此展開「無聲的行善之路」。
後來加入的朋友越來越多,成員來自各縣市、各行業,且不分黨派,有70多歲退休長輩,也有10多歲中學生。由於大家都不想出名,這次為勵志電腦找小主人時,循網路發信給學校調查學生需求,還曾被當成詐騙集團。
捐助救急 行動第一
王先生說,只要看到生活陷入困境的弱勢家庭,志工便捐助1、2萬元急難救助金,還會隨身攜帶千元紅包,送給拾荒老人,適時給予溫暖,因非正式組織,可省去繁複的行政作業,弱勢家庭急著用錢時,「無名氏分享園區」的援助,成為最重要的「及時雨」。
讓志工印象最深刻的是霧社深山的一戶家庭,當時聽說婦人申請1千元清寒學生獎助金過期,無法領取四處求援,前往訪視發現,婦人丈夫罹患末期腸癌,子女都在就學,為幫忙家計,每個人都抽空打工,甚至上山採茶賺錢。當時就讀高中的兒子宿舍費就差1千元,怎麼籌都籌不到,難怪婦人如此焦急。
志工計算家庭開支每年至少短差16萬元,便先捐助8萬元,約定半年後再捐8萬元。過了半年,志工依約上山捐錢,婦人丈夫已生命垂危,但仍堅持步出門口表達謝意,讓志工強忍的淚水瞬間潰堤。
「無名氏分享園區」這群不想出名的無名氏,包括教授、企業家、官員、上班族、學子和已退休人士,昨天由王先生代表,捐贈筆電給南寧高中和提供弱勢學生課輔服務的慈化亭同理心協會。
王先生說,4年前,幾個朋友聊起台灣有很多亟須幫助的家庭,提議有人可以出錢,有人出力,默默幫助人,取名「無名氏分享園區」,強調為善不欲人知,就此展開「無聲的行善之路」。
後來加入的朋友越來越多,成員來自各縣市、各行業,且不分黨派,有70多歲退休長輩,也有10多歲中學生。由於大家都不想出名,這次為勵志電腦找小主人時,循網路發信給學校調查學生需求,還曾被當成詐騙集團。
捐助救急 行動第一
王先生說,只要看到生活陷入困境的弱勢家庭,志工便捐助1、2萬元急難救助金,還會隨身攜帶千元紅包,送給拾荒老人,適時給予溫暖,因非正式組織,可省去繁複的行政作業,弱勢家庭急著用錢時,「無名氏分享園區」的援助,成為最重要的「及時雨」。
讓志工印象最深刻的是霧社深山的一戶家庭,當時聽說婦人申請1千元清寒學生獎助金過期,無法領取四處求援,前往訪視發現,婦人丈夫罹患末期腸癌,子女都在就學,為幫忙家計,每個人都抽空打工,甚至上山採茶賺錢。當時就讀高中的兒子宿舍費就差1千元,怎麼籌都籌不到,難怪婦人如此焦急。
志工計算家庭開支每年至少短差16萬元,便先捐助8萬元,約定半年後再捐8萬元。過了半年,志工依約上山捐錢,婦人丈夫已生命垂危,但仍堅持步出門口表達謝意,讓志工強忍的淚水瞬間潰堤。
scl 於 2011-07-12 05:44:04 回應
scl 於 2011-06-06 10:11:01 回應
2011.03.12王董與好友林身振鄭讚福參訪玉春茶坊
scl 於 2011-04-27 08:16:49 回應
阿隆非常(凡)人
scl 於 2011-04-27 08:15:24 回應
感同身受! 要多做好事!tsaila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